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转变,遇见更美的风景

2017-10-10

  □本报记者 刘艳芹

  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陕西省的重大使命,是一项全新意义上的改革,我们一定要提高站位、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力推动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为推进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7913日,随着陕西省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陕西渭河治理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十二五”期间的渭河综合治理,到“十三五”期间的渭河生态区建设,再到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三秦儿女为了母亲河的安澜,为了母亲河能造福沿岸百姓,一路前行、一路探索、无畏艰辛、不惧坎坷,一次次变革、一次次创新,只为了遇见渭河更美的风景!

  思路转变

  让绿色渭河源远流长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她横穿坦荡如砥的关中平原,流经陕西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五市区,孕育形成了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哺育了千百万三秦人民,奠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过度取水加上沿岸城市无序排污,使得渭河水量减少、污染严重。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累计投资215亿元实施了渭河全线整治工程,建成堤防工程630公里,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标。

  “经过渭河综合治理的全面实施,我省渭河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偏于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一些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挤占河道、侵占岸线、污染水体等问题较为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市场两手发力的水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陕西省水利厅渭河生态管理局局长党德才说。

  “十三五”初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区域治水方略和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的新发展理念,决定设立并建设陕西省渭河生态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与保护,构建河湖库塘连接,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渭河特色生态区。

  2016年年初,陕西省正式成立渭河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2016927日,出台《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89亿元,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侧扩展2001 500米,建设面积达1 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

  新的生态区规划布局“一河、两堤、两带、六区”,旨在围绕“绿色”做文章,让渭河变成关中涵养水源、改善气候、削减雾霾的“绿肺”。

  生态区建设任务的重点是10大生态保护工程、5大开发利用项目和3项管理工程。即完成河滩地整治35处,治理入渭支流31条,建设堤防79公里,退耕还湿建设湿地77处,建设水污染监测断面20处、生态治污湿地80处,修建调蓄水库,打造52处水面景观,恢复和新增陂塘涝池1 000处,健全信息化体系等10大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启动砂石资源利用、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滨水综合产业、综合集散服务5大开发利用项目。健全完善空间管理、管理体制机制和工程维修养护3项综合管理工程。

  在渭河治理中要全面落实河长制,要在目标上突出综合效益,统筹兼顾防洪、生态、景观等功能,让渭河更好造福群众。要在方法上坚持系统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强关中水系构建,强化丰枯互济,确保渭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要在理念上体现柔性治水,加快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由工程治理向注重生态修复,由行业专项管理向法治协同治理转变,努力把渭河建设得更加美好。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要求,渭河沿线各地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干热潮。

  “目前,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局正式获批设立。渭河水流产权改革列入国家试点,成为全国6个试点省区之一。拟定下发了《渭河生态区控制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意见》,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作为省上红线划定工作试点市(区),红线划定工作已全部完成。”党德才说。

  2016年,渭河生态区建设启动实施了一批渭河生态湿地景观工程,完成滩面治理54 375亩,水面景观及河滩自然修复33 507亩。今年重点开展了标准化砂场建设,加快滩面整治,加强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计划建成支流入渭口和排污口湿地10处、1.4万亩。上半年共计完成投资7.76亿元。第二季度完成滩面整治15 400亩。日前以保障防洪安全为前提,以拉大城市框架,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渭河咸阳湖二期竣工正式向市民开放,工程全部完工后,城区段将形成16.82公里的生态景观,渭河一河两岸将成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带、全体市民的“都市会客厅”。

  措施转变

  让清清渭河造福于民

  914日上午,记者在高陵区渭河南岸鹿苑大桥至西禹高速桥段滩区施工现场看到,多台大型挖掘设备正在加紧施工。根据规划,该工程上起鹿苑大桥,下至西禹高速桥,河道长度2.6公里,治理滩地面积达到2 358亩。“建成后将在滩区内形成2处广场,以打造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绿色生态区域,届时游人可以在滩区内休闲观光,更近距离与渭河亲近。”项目总监刘云朋告诉记者,经过滩区清障、修建游园主道、滩区绿化等生态恢复项目后,还将建设农业种植区域567.6亩,绿化种植463.4亩。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滩面整治1 200亩。

  漕运明渠是西安市北城区主要排水渠,承接着护城河、汉城湖等水景观的退水。在漕运明渠入渭口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闸室。项目总监江小玲介绍,这里将原有的12个湖区根据水面高程重新规划为6个湖区,形成水面面积约430亩,通过闸室实现水量控制与调节,在蓄积了足够水面的情况下,漕运明渠的来水将重回渭河怀抱。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改段滩区坑洼杂乱的现状,连通更多的滩区水道,利用水体流动实现水体自净循环,达到逐渐消除恶臭水体的目的。

  机器还在轰鸣,尘嚣还在飞扬,但眼前的一切必将见证,下次再来,这里展现的,定会是一条河脱胎换骨的美丽纯洁、高贵优雅。

  811日,在斗门水库(昆明池)试验段(一期“七夕公园”)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头顶烈日,忙碌地为草坪和树木浇水;新修建的道路两旁,铺设排水管道的师傅们干得正欢,不时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湖面上,水治理人员驾驶小汽艇,转着圈儿对水域进行治理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昆明池是公元前120年我国历史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人工湖泊。从湖泊到农田,跨越了周、秦、汉、唐13个朝代近两千年历史,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斗门水库(昆明池)建设中,我们将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小镇建设、文化旅游等融为一体,探索了一条‘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文化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典范。”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渭河水生态修复建设中,陕西省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始终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来抓。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问题处罚机制,在委托质检部门对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上,加大对已成工程质量进行“飞检”,对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直至整改到位。在沿渭各县(区)已成堤防、跨支流口桥梁设立质量公示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能够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针对堤防道路以防汛抢险为主,兼顾旅游观光道路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管理维护机制。杨凌示范区设立限速监控设施,由市容部门负责路面维护和绿化养护,将堤顶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管理范围。渭南市公安部门设立警务室,与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每天联合现场巡查执法。西安市设立交通标识标牌、安装摄像头,加强综合管理,并于20165月份开放了渭河西安段南岸124公里堤顶道路。这些有益的尝试,保证了工程有人管护、绿化有人养护、维修有人负责。堤顶道路管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为破解渭河生态基流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宝鸡峡水库和冯家山水库工程联合调度,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从2016320日起,从宝鸡峡渠首开闸放水,日夜不息,常年不断,保证了渭河干流宝鸡段不少于5立方米每秒的生态流量。

  容颜转变

  让秀美渭河眷恋于心

  水是自然的流体,但又是文化的载体。流淌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与敦温的关中平原的渭河,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恢弘的秦汉雄风和辉煌的大唐盛世,滋养了早期华夏民族的生活传统,塑造了这方土地上人们的情感、品质和操行。

  凝聚着陕西人深情和厚爱的渭河,更凝聚着治水人的艰辛劳作和不懈努力。

  初秋一个细雨纷飞的下午,来到灞渭桥车游湿地,天空云墨渲染,水鸟翱翔;水中野鸭游弋,清荷绰约;岸畔芦苇轻荡,蒹葭苍翠……那美妙的景致,那诗意的韵味,不由得迷了眼睛,醉了心田。

  灞渭桥车游湿地位于西安市灞河入渭口以东的渭河滩区,总面积6 600亩。据管理人员介绍,在湿地建设中保留了滩区生态原貌,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形成了大小不等的20个湖泊,拥有水面2 400亩。湿地野生物种丰富,有各类水生动植物上百种。13公里的双向观光路将湿地景观联通,游客可驾车畅游湿地。

  “灞渭桥车游湿地具有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修复漫滩的功能,是渭河生态区建设、西安‘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八水绕西安’工程的经典之作。”党德才介绍说。

  而在宝鸡市,自渭河岐山段芦苇生态景观长廊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后,岐山县蔡家坡镇赵家村村民范省利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转转。小桥、流水、凉亭、鸟鸣……炎热酷暑顿时烟消云散。

  就是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荒草遍野、沙壕遍布的烂河滩,正是得益于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才让范省利有了这样一个休闲夏凉的好去处。

  据了解,自2016年渭河生态区建设以来,宝鸡市启动了“渭河宝鸡百里画廊”项目,实施了以滩区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为重点的一批生态工程,建设了霸渭关中文化国家水利风景区、岐山尚健湖生态运动公园、陈仓区水莲寨生态运动公园等工程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

  浅秋的夜晚,漫步咸阳湖畔,三十里长河,碧波荡漾,烟波浩淼。不远处,百鸟戏水,鱼跃蛙鸣,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景象。

  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咸阳渭河生态城区段正由纸上蓝图一步步变成实实在在的美景!

  “我最喜欢以五环主题雕塑的奥林匹克广场,这一地标性的体育建筑,无不体现出咸阳更快、更高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作为咸阳人,很骄傲!”在运动达人张亮看来,咸阳湖二期不光景美,可供市民休闲运动的场地更多,更加高大上,一个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咸阳正在完美诠释……

  “不尽渭水情悠悠,东出潼关九曲流。”展望未来,渭河生态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完善长效机制,打造“渭河国家公园”,实现永续利用,在人类成功治理大江大河的历史上书写不朽的传奇,在祖国大地上镌刻更美的风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0月10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三秦大地涌动水的灵气
砥砺奋进的五年|勇立潮头展新姿——陕西省水务集团创业发展纪实
砥砺奋进的五年|治水兴水惠三秦——陕西水利大发展大跨越纪实
砥砺奋进的五年|勠力同心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重点水利工作综述才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拾生态之美——记海南三亚市三亚河治理
砥砺奋进的五年|有水相伴很幸福
砥砺奋进的五年|“1+1>2”的效应——海南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的PPP实践
砥砺奋进的五年|托起椰城发展新希望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