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三秦大地涌动水的灵气

2017-10-10

  □本报记者 王剑 刘艳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没想到咱这城里还有这么美的湖泊,都不想再回澳洲了。”2017年9月初,陕西韩城市民李永泉的姐姐,旅居澳大利亚近17年再回到故乡,漫步在治理后的南湖边,感叹不已。

  水利万物,首善在水。

  2016年6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提出柔性治水新理念,即治水理念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转变,治水方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治水机制由行业专管向法制协同转变。新的治水理念为陕西水利注入了新的活力,三秦大地上激荡起波澜壮阔的治水华章。

  以水为基壮筋骨

  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荒、水患、水困,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每一个陕西人的头上。

  中流击水须奋进,崛起路上敢攻坚。

  按照柔性治水的新理念,陕西省结合全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提出“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大力实施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引红济石、陕北黄河引水等一系列蓄调水工程,通过江河库渠联通联控联调,着力把水蓄起来、让水活起来、使水灵起来,努力使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有安全干净的水,保障生产发展有可持续的水,支撑生态文明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

  做大“盛水的盆”,成为第一步要走的棋。

  9月15日,炎炎烈日下,东庄水利枢纽工程1号进场道路正在加紧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工程师申开为介绍说,预计今年10月底,东庄水利枢纽工程1号进场道路将全线通车试运行。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32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年可供水5.33亿立方米,在提高145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的基础上,新增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2.13亿立方米,可向西咸新区、铜川、富平等地的165万人口供水。工程蓄水后形成的49平方公里水面,将有利于改善渭北的区域性气候。”在申开为看来,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可谓泾河上的“三峡工程”,渭北旱塬的巨型“水塔”。

  而作为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引汉济渭工程,将陕南汉江水引到关中渭河,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3个县城、5个新城和2个工业园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供水区直接受益人口1400万人,间接受益人口600万人。

  在革命圣地延安实施的黄河引水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延安市及榆林市清涧县近100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并为相关工业园区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与此同时,宝鸡引红济石调水,咸阳亭口、铜川龙潭、汉中云河、安康洞河等蓄水工程加快推进,即将建成受益。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随着一系列控制性蓄水工程的实施,陕西的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那个缺水少水的恶梦,终将被三秦儿女抛到九霄云外。

  以水为脉书锦绣

  位于户县县城涝河段西岸的渼陂湖,发源于终南山谷,蓄积成湖,因其水甘美得名,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的美誉。

  2016年5月11日,陕西启动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水面6348亩,有效改善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和西安周边小气候,恢复“关中山水最佳处”的历史盛景。

  “儿时,这里竹林茂密,湖里有鱼有螃蟹,波光荡漾,林木苍郁。希望治理后这里能大变样,咱西安的水景也能和杭州西湖比一比。”渼陂湖岸陂头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渼陂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是陕西省坚持柔性治水理念,重点打造的关中水系三大湖池之一,是涝河蓄滞洪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是西安市持续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的重要节点。

  在建设渼陂湖的同时,陕西加快实施沣河、涝河、延河、无定河等综合治理,推动秦岭北麓水系相连、湖池相通、漕运明渠修复,恢复“八水绕长安”历史盛景,让城镇有水、市民有去处,乡村有景、农民有好处。

  作为柔性治水的重头戏,陕西省水利厅从水生态的自然载体——江河水系和人工通道——水库渠系着眼,以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印发了实施意见,开展关中地区三座水库联调,渭河生态调度累计泄水510天,下泄水量3.3亿立方米,渭河生态基流提升到5立方米每秒以上,日夜不绝,确保了渭河生态流量,又为缺水灌区补水1960万立方米,同时实现了首次由内蒙古向陕西省红碱淖跨省区补水100万立方米。在2016年先期4个试点取得实效的基础上,2017年开展江河库渠联通联控联调扩面增效,西咸新区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立体调剂试点向秦岭北麓延伸,渭河流域汛期错峰调蓄试点向渭北延伸,水库主汛期安全运行调度试点向汉江流域延伸,涝池塘坝站窖枯丰调节向陕北延伸。

  水为经纬作蓝图。三秦大地上,随着柔性治水的持续推进,一条条纵横交错、连通连贯的水系编织出了一幅幅处处有水景、处处有风光的醉人画卷。

  以水为魂点乡思

  精心打造的全长16.82公里、面积1.078万亩水面景观,水波荡漾,柳影婆娑,坝起坝落,气势雄浑。66万平方米绿化工程,红绿相映,错落有致,草长莺飞。漫步渭河咸阳湖,世外桃源的景致,现代休闲文化的气质,一路走来,怡心怡情,有一种心灵与自然碰撞、融合的感动。

  以柔性治水为理念的新水利,旨在唤回绿水青山,再造生态水系,还人们以有生命的河流、有生机的流域、有野趣的童年和有美好回忆的家乡,重塑人水和谐。

  2016年1月,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并建设渭河生态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与保护,构建河湖库塘连接,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渭河特色生态区。

  2016年9月27日,《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出台,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89亿元,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侧扩展200~1500米,建设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

  2017年,渭河水流产权改革列入国家试点,陕西成为全国6个试点省份之一。

  陕西省水利厅渭河生态管理局局长党德才说:“在一条河流的周边划定一定范围设立生态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对河流实施系统保护利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意义非凡。”

  在渭河生态区建设中,陕西以“一河、两堤、两带、六区”的总体布局为重点,统筹兼顾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实施滩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水量保障、水生物保护、河湖连通等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滩面整治9.95万亩,形成水面景观3.41万亩。随着渭河生态区建设的推进,人水和谐的美丽新陕西、大美新渭河已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在关中农村,一场以修复涝池为主的水环境治理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上世纪60年代,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基本上每个自然村都有村民自己修建的涝池。这些涝池起着积蓄雨水、排除内涝、灌溉农田、饮水解渴的作用,是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农民生存智慧的结晶。一座座涝池,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绵延了无数人的思乡情怀。然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涝池的农业用水功能逐渐弱化,涝池也逐渐被遗忘。

  涝池虽小,却关乎农村的大生态,是实现水系联通联调联控的“细胞工程”,更是柔性治水的题中之义。

  2016年,陕西全面启动农村涝池整治工程,目前1207座已经恢复使用。

  江河为墨我为笔,尽情抒写水之梦。在柔性治水的新理念指引下,一幅“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0月10日

王剑 刘艳芹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勠力同心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重点水利工作综述才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拾生态之美——记海南三亚市三亚河治理
砥砺奋进的五年|有水相伴很幸福
砥砺奋进的五年|“1+1>2”的效应——海南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的PPP实践
砥砺奋进的五年|托起椰城发展新希望
砥砺奋进的五年|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构筑生态水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宜昌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砥砺奋进的五年|一个镇级河长的使命与担当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