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清河哪得清如许——北京清河水环境治理工程纪实

2016-10-27

舞动清河     魏旭/摄

清河羊坊闸     张婷/摄

清河再生水源头

  □见习记者 王子鹏 刘冲

  钟海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临河的窗子,习惯性地深呼吸。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是在闻“清河的味道”。

  这个习惯形成于三年前,那个时候,由于城市生活污水超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造成生活用水高峰时期污水向河道溢流,导致河水变臭,最严重的时候沿线居民晚上都无法开窗,老百姓经常给市领导写信、举报。身为北京市东水西调管理处副主任的钟海涛和同事们“压力山大”,早上上班,每当闻到河水有异味时,他们就开始头疼。

  不过,近两年来,随着清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深入开展,河水发黑、发臭的情况几乎一去不返了。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水里有了游鱼,水面引来了白鹭和野鸭,堤岸上迎来了晨练和散步的人群,清河周边的空气是那么清爽……

  清河的变化始于北京申奥成功,更得益于北京市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始终坚持绿色和谐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建设宜居首都。清河从污浊、味臭到水清、岸绿、景美的历史变迁,成为北京水务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河湖水生态修复,打造城市景观“新名片”的一个缩影。

  治河:整治河道打基础

  “夏季排洪,平时排水。”清河,原本是一条排洪河道,作为流经北京北部城区的重要河流,随着城市人口扩张,城市规模扩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使原以水质清澈而得名的清河,成为一条污染严重的臭河。

  清河发源于北京西山碧云寺,流经海淀、朝阳、昌平三区,在朝阳区沙子营入温榆河,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北旱河、黑山扈沟、万泉河、小月河、清洋河等支流,是市区北部主要的防洪排水河道,在北京城市河湖水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任何一条河流,水环境治理都基于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用钟海涛的话说,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这方面,清河河道的治理经过了两个阶段。

  2008年的奥运会,无论是对北京还是清河,都是一个重要契机,水环境整治也是奥运环境的一部分。北京市政府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对清河河道上下游实施整治,主要措施包括拓宽河道,增加水面,改造机闸,增加河岸绿化面积等。

  2000年9月,一期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对清河上段(安河闸—下清河闸)10.3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整治,2001年12月竣工。2006年11月,清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对清河下段(下清河闸—温榆河汇河口)13.4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整治,2008年6月竣工。经过两期整治,进一步完善了清河流域的防洪体系,改善了奥森公园周边及清河下段水环境。

  在河道护坡的整治上,以下清河闸为节点,上游采用了城市河道的处理方法,岸边兴建了景观步道,利用绿化美化环境,供周边居民休闲娱乐。下游河道则以自然和野趣为主题,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指导思想。

  这一系列有效举措使清河上游的水质大大提高,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奥运之后,由于人口激增和经济快速发展,清河流域的污水产生量远远超出当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污染,水质明显变差。清河的治理亟待采取更加强力的措施。

  治污:三年一仗结硕果

  2013年,大概是东水西调管理处的职工们最头疼的一年。

  这一年,清河水质问题不仅引起了沿岸居民不满,甚至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京城一家媒体在2013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清河河道成了一条长度千米的“垃圾场”……

  不过,也正是在2013年,清河的水环境治理迎来重大转机。根据《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自2013年开始,首先对清河排污严重的11个污水口采取临时治理措施,同时新建和扩容再生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清河的水质问题。

  “清河的水质问题要根本解决,必须提升污水处理能力,需要兴建大型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这些硬件,一切都白搭!”钟海涛说。

  清河水质下降,变黑变臭,固然有企业、个人私自倾倒生活垃圾的情况,但最重要的是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的生产量大大超过了当时的污水处理能力,高峰时期多余的污水只能从污水处理厂的管线“溢出”后排放到清河。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北京已经逐步实施了清河上段污水截流工程,铺设截流管线,建设了肖家河、清河两处污水处理厂,对管网内污水进行处理,一度使清河上段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流域内人口增长的需要。

  2013年的一项统计中显示,当时清河沿线有22个污水口(包括支流污水入河口)、6个污水管网溢流口。因流域内人口增加,清河沿线污水处理厂难以满足激增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等原因,排水管网“多余”的污水“季节性、时段性”溢流入河,污水排放量每天约20万立方米。

  对此,东水西调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能力,采取了“堵”与“疏”两个措施。

  所谓“堵”,就是配合市排水集团对清河上游的4个雨水口(青龙桥口、黑山扈排洪沟和肖家河桥下农机口、万泉河)私接污水入河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将污水截流至污水管网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所谓“疏”,就是根据“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自2013年开始,对清河排污严重的11个污水口采取临时治理措施,每天减少10万立方米污水直接入河。这些临时性治污措施,采用的是磁分离技术的“物理疗法”,只能起到临时缓解作用。要真正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还是要在再生水处理能力上下功夫。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在2014年北京媒体的报道中,对清河水环境的描述已经从“清河不清”变成了“清河污水下降近九成,河水还清引野鸭畅游”。但是真正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还要等到2016年4月24日。

  那天上午,历时三年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及清河左岸污水截流工程实现全线贯通。超出肖家河、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多余”污水,被引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处理,彻底解决了“季节性、时段性”污水入河问题。这意味着清河流域范围产生的污水经过排水管网和已贯通的截污管线,都会被收集到清河再生水厂以及新建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进行处理,而这些再生水则应用于工业、农业、河湖景观、市政用水等各个领域。

  新建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设计规模每天处理50万立方米,该厂采用半地下、全封闭设置,设施运行无臭味、低噪声,大部分构筑物池顶采用开放式绿化模式,出水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Ⅳ类水体标准。为尽最大努力及时处理更多污水,他们采取了边建设、边运行方式,2015年年底建成投产了每日20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

  清河北岸污水截流工程于2015年9月起实施,共建设13.4公里管线,穿行朝阳、海淀及昌平三个区,截流清河北岸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及雨污混流沟渠内的污水,进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同时该管线作为连接清河再生水厂及下游清河第二再生水厂的调水管线,还将分担超负荷运行的清河再生水厂的部分水量。此前,自2015年9月始,肖家河污水处理厂也进行了处理能力扩容,由每天2万立方米逐渐扩建至8万立方米,缩短了溢流时间和水量。

  至此,在已有设施基础上,形成了覆盖清河全流域的排水和再生水系统,设施系统整体能力已经能够充分满足流域水环境治理要求,这标志着清河第一个三年治污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护水:从“清河还清”到“清河长清”

  河道整治和污水处理,使“清河还清”成为现实。但要实现“清河长清”,还需要精心细致的日常护理,这是一项需要日积月累的“无尽任务”。

  首先是清淤。清河经过多年运行,河道内出现了大量渣土垃圾及淤泥,这是影响水质及景观环境的重要原因。为此,管理处组织清洁队伍,从2014年4月11日开始,对清河5段河段进行了集中清淤,并于当年5月20日完工。清淤工程清除了清河的“肠梗阻”。

  其次是绿化。近年来,清河绿化在区绿化专业考核中一直排名靠前,这在绿化水平要求很高的北京来说,很不容易。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处对河道八达岭高速下游周边绿化标准进行提升,增加喷灌设施,提高绿化作业标准。对于重点河段河堤增加了护网和护墩等设施。

  再次是水口管理。管理处对清河沿线的水口类型进行调查,分类建立档案。对沿线污水口污水来源、水量、水质等情况调查、监测。在污水口截流前,一是对重点水口通过加装视频监测排污时间和排污量,每天通报信息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掌握溢流时间、溢流量时时动态,配合河道水流调度,缩短污水滞留河道内的时间,缓解河道污水臭味。二是在污水溢流口下游加装拦污锁,白天设专人捡拾拦截垃圾,保持河面整洁。三是在夏季高温污水管网溢流高峰时间段内,对污水溢流口采取喷洒生物除臭剂措施降低污水臭味。

  最繁琐的还是日常管理。管理处对清河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工作,采取四级巡查管理:一是管理处领导不定期检查河道;二是水政科每周巡查;三是管理所巡视人员每天巡视河道,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四是河道养护人员在河道作业的同时,发现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同时,管理处采取“日巡查、周检查、月例会、季度考核”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采取“上段蓄清、下段穿流”的作业方式。“上段蓄清”就是对上游蓄水河段水面保洁采取下船打捞;“下段穿流”实施下河捡拾垃圾方式维护河道整洁。重点地段还通过拉网式集中清理方式改善河道水环境。在夏季5—10月期间,通过喷洒生物制剂、打捞水绵等措施提高河道水体透明度,抑制水华发生。

  清河河道养护采取的是“管养分离”模式。目前河道有三支养护队伍90余人,主要负责河道管理范围内水环境清理、绿化养护等工作,养护单位实行分段管理,责任到人。平均每公里4人,重点河段6人。按照《北京市城市河湖保洁标准》要求,养护队伍每天把河道管理范围内垃圾、水面漂浮物等清理干净,并及时运走消纳。

  王晓光是清河保洁队的保洁员,也是一名司机。在他的印象中,两年前他每天要拉四大车垃圾,现在每天基本上不满两车,最重要的是,以前那种刺鼻的臭味早已消失不见了。

  在精细管理和悉心照料之下,清河基本实现了“无集中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新增违法建设”的生态目标。

  调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徜徉在清河岸边,看到一河清水,恐怕你很难想到的是,清河水源除了夏季从天而降的雨水,其他补给都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历史上,清河曾经是一条水质清澈的河道,水源是玉泉山及西山下泄山洪及泉水。但是上世纪,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清河逐渐失去了天然的补给水源。清河之所以至今清水长流,正是来自管理部门对清河水源的科学调度。

  在清河源头的安河闸可以看到,有两孔清水从河堤内奔涌而出,这两股“清泉”正是来自肖家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由于天然水源补给不足,只能通过修建供水管线,将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源调到清河上游安河闸。每天15万立方米的高品质再生水从安河闸流入清河,确保源头有来水、不断流。目前清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肖家河、清河、清河第二、北苑等4座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目前日处理能力接近120万立方米。正是这些水源,在延续着一条河流的生命。

  自2012年5月起,安河闸出水口开始每天向河道补水8万立方米,解决了安河闸至肖家河闸“没水易脏”和上段各闸段水体滞留易发生水华等现象。2016年5月1日开始,安河闸出水口每天的流出水量由8万立方米增加到约15万立方米,河道上游河段水位由1米增加到1.5米。

  钟海涛介绍,清河的水“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水位过高,会引起河水向污水处理厂的管线倒灌;水位过低就无法保证河流蓄水的需要;水流过慢,水体交换过慢,就会滋生水华,变味变质;水流过快,水就流没了。所以,对清河水的科学调度,是东水西调管理处的一项重要工作。

  东水西调管理处的称呼,来源于当年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向北京城市西部用水的工作,东水西调管理处至今仍然管理着京西供水和清河“一河一线”。在清河的水量管理上,管理处充分利用沿线9处水闸,每天实时监测水量,根据再生水的产出和存量,对河水进行科学管理和调度。在清河闸以上,要保证河水深度在1.5米左右,清河闸以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平时,水闸基本保持一定高度,让河水在河底“小流量穿流”,既保证了景观用水需要,又节约了水资源。

  “没办法,我们就这点家底,只能每天都精打细算过日子。”钟海涛看着眼前缓缓流过的河水,就如同看着一本真正的“流水账”。

  可以说,“三年行动方案”在清河终于完成了既定任务。这些成绩有目共睹。从2014年开始,一些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以及清河周边的居民一起多次参与调查清河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清河水质明显改善,整个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都在向良性发展。据统计,清河沿岸有高等植物89种,其中水生植物7种,鸟类有60种近2000只,除了最常见的麻雀、喜鹊外,野鸭、黑翅长脚鹬、大白鹭、翠鸟等也成群结队,清河下游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随着清河水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河道中游泳、钓鱼和捕捞等现象也日趋严重,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加之清河下游城乡接合部的无序开发,给清河水环境和防汛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钟海涛表示,下一步治污计划将针对城乡接合部、农村、水源保护区、民俗旅游区进行拓展。年内市排水集团还将按照新三年治污计划,进一步实施13号线地铁沿线、昌平区南七家等处污水的收集截流工作,以及清河流域南岸零散排污口的治理。目前,在清河下游尾部还有大约5公里仍在加紧铺设截污管道,预计年底前完工,届时,清河全流域将实现彻底还清。

  “只要河流在,水环境的治理就没有穷期,这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工作。”钟海涛如是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0月27日

王子鹏 刘冲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浙江杭州市采用新技术 改善G20峰会核心区水环境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农田水利助推水环境整治
水美城乡 为幸福加码——江苏省盐城市水环境整治纪实
阳谷县水环境监管实现全覆盖
淮安市全力构筑水环境安全屏障
太湖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开工 陈雷、梁保华、罗志军等出席开工仪式
常州市副市长张耀钢一行来太湖局座谈
淮安建成城市水环境改善四大工程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冀南:人造天河跃峰渠.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