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制”吹响“碧水战役”集结号——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河长制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车小磊 通讯员 江睿

  四川省成都市于2016年年底提出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及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双流区借机打造“水清岸美的宜居双流”,强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并探索建立了网络巡查、身份查询、跨境协作、信用评价、分级预警、公众监督等六项机制,吹响了“碧水战役”集结号。

  网络巡查机制——河长制+大联动

  双流区水务部门依托已开展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与区政法委大联动指挥中心合作,在网格管理人员的巡查范围中加入河道漂浮物、污水排放等水环境巡查内容,通过大联动指挥中心及时收集、处置信息并反馈意见,以此提升河道管理效率。

  充分利用公安部门天网监控系统,打造“雪亮工程”,实现河道水环境监管无死角;利用便民服务热线开辟投诉举报通道,促进水环境改善。

  身份查询机制——实地排查+在线查询

  双流区对全区1166个排污口编制“身份信息”(包括排污口编号、排污类别、污染源、污染物、治理方式等)并建立数据库。11月20日,双流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平台系统(APP)在成都市率先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可实现对河道、排污口、污染源及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构建立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双流区河长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跨境协作机制——区域合作+纵向管理

  强化区域合作。双流区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合作,对共管段进行综合治理。定期召开区(市)县河道管理联席会议,针对出入境断面、河道共管段等管理职能交叉河道的水环境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确保“有人管、管得住”。

  强化纵向管理。依托河长制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组(社)联动,实现纵向层级管理,发现问题层层汇报、层层落实。

  信用评价机制——企业信用+行政处罚

  双流区借鉴个人信用管理模式,对全区企业进行彻底排查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设立企业信用基础分,考核中对企业违法排污、整改不到位等情况进行减分并计入信用评价分数,最终对信用分数较低的企业予以责令整改或停工处罚。

  分级预警机制——河长管理+风险管理

  双流区依托已建成的纪检风险管理系统,将河长制管理工作纳入风险管理平台。区纪委、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及区级有关部门、镇(街道)对工作中出现的“慵懒散浮拖推乱”、“微腐败”和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进行“亮灯”预警,如果有单位出现3次“亮灯”预警,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

  公众监督机制——政府主导+社会监督

  一是拓宽投诉渠道,引导全民参与。每块河长制公示牌都列出了投诉举报电话,向社会散发了二维码小卡片,对电话和扫码反映投诉问题的公众进行奖励,共创“河道管理人人有责、爱水护水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是设置投诉专栏,加强整改曝光。双流区依托双流电视台、双流新闻中心,在媒体开设河长制栏目,定期对破坏河道水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以此督促整改到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2月7日

车小磊 江睿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